跳转到路径导航栏
不支持Flash
跳转到正文内容

熊丙奇:手机黄祸蔓延与性教育缺失

http://www.sina.com.cn  2009年12月22日11:26   珠江晚报

  作者:熊丙奇

  治理手机“黄祸”成为时下热议的话题。据媒体报道,目前我国手机上网用户达1.8亿,超过网民总数的一半,而其中的用户大部分是青少年。而手机涉黄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。

  对此,有众多人为治理手机“黄祸”支招,有的建议立法,对制造“黄源”的手机运营商问罪;有的建议设立屏蔽装置,过滤不良信息,此谓“打堵结合”;还有的建议建立健康网站,给孩子一片绿色空间;而在一些中小学,干脆出台规定学生在校不准拿手机,也建议家长不给孩子配手机。

  这些做法真能给孩子纯净的天空吗?而当集中整治一过,是不是一切又死灰复燃呢?堵住了手机黄源、互联网不良信息,游戏、影视、书籍作品中的色情、暴力怎么办?

  如果不建立分级制度,成年、未成年青少年不分,商家就会钻空子,打色情和暴力的擦边球,吸引青少年。手机黄祸的蔓延,走的就是这一路径。近几年专门的绿色网站建得还少吗?而禁止学生上学带手机,这与把洗澡过后的脏水与婴儿一起倒掉何异?

  一直以来,学校教师和家长,几乎总是采取堵的方式,去防止孩子接触性知识,甚至外部世界,通常的做法有二,一是对孩子什么也不说,就是孩子有这方面的疑问,也刻意回避,担心给孩子一说,就把孩子教坏了;二是吓唬孩子,他们告诉青少年,如果发生性行为,就会面临性病、怀孕、流产等可怕的后果,强调性是肮脏的、令人“恐惧”的东西。

  这样的性教育,不但让教师和家长失去了让孩子获得正确性知识,教育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性的机会,在某种程度说,恰恰促进了手机“黄祸”的兴盛。被教师和家长“吓唬”的学生,对性的好奇并没有减少,内心中反而升起更强烈的了解欲望,加之偷偷摸摸,增加了性犯罪的可能。

  以堵塞的方法来屏蔽黄祸,与以堵塞的方法来进行性教育,其实是一个思维。治理青少年手机和互联网黄祸,不能只有这种堵塞思维,而应该堵疏结合。在信息源一方,应该依据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,禁止向未成年青少年提供不良信息服务,而这需要图书、电影、游戏等分级制度,这便于商家根据分级向不同顾客提供服务,也便于执法检查,同时有利于教师和家长根据分级,指导、陪同孩子阅读、观看。与此同时,必须加强对未成年青少年的性教育,不能再停留在“堵塞”与“吓唬”阶段,应该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,进行积极的引导,如果学校和家庭还回避对孩子的性教育,是会把孩子赶去寻找“黄源”的,那些无孔不入的逐利者就会盯上这个有缝的鸡蛋。令人忧虑的是,性教育问题,在最近的治理手机“黄祸”中并没有被高度关注,这会导致学校和家长在这一治理过程中的严重缺位,这样的治理,很有可能是一阵风。

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

Powered By Google
留言板电话:010-82612286

更多关于 手机 色情网站  的新闻

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┊Copyright © 1996-2009 SINA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